音声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93|回复: 0

【一世修成】16.三施俱全,功德更圆满; 佛法的戒律是要求自己,不是别人; 如何智慧地提醒不精进的同xiu ; 缘何团团转,只因绳未断

[复制链接]

1047

主题

1047

帖子

6222

积分

实习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222
发表于 2024-6-20 15:4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菩提妙心 于 2024-6-21 22:13 编辑

 

文字开示

1. 三施俱全,功德更圆满


Wenda20160527 01:20:34

男听众:師 父,您曾经讲过fang生是三施俱全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用fang生的功德去求消杀业,是不是用掉三施中的无畏布施,而fang生中的财布施和法布施的功德自动保存?

臺 長答:三施形成一个非常大的布施能力,三施合在一起能力更强。如果你能三施俱全,就是用掉它整个的百分之多少,并不是指专门用掉法布施、财布施的。比方说你现在自己印书,出钱了,是不是财布施了?印了书之后自己拿出去发,你跟人家讲的时候是不是法布施?你自己身体力行背着很重的东西,是不是无畏布施?(对对对)就这么简单,所以三施要俱全。我举个例子给你听,自来水,同样是水,如果这个水你不用漂白粉,不经过工厂加工,你说这个水出来脏的,能喝、能洗东西吗?(不能喝)你今天单单财布施,你还不圆满,你要法布施,你还要无畏布施,三施合在一起,才出来干净的自来水。你今天要漂白,要加工,还要有水,加在一起那才能用,道理都是一样的。


2. 佛法的戒律是要求自己,不是别人


20190521新加坡弟子辅导提问

:師 父教导我们要用感恩的心对待修行中的每一个人,包括给我们障碍、打击我们的人,以及让我们痛苦和烦恼的事;同时師 父也教导我们要口吐莲花,尽量不要给别人带去烦恼。但是在我们现实当中,会碰到一些同xiu经常板着脸用生硬的语气教训别的师兄或者佛友,还说:“我是为你们好,因为師 父说过要修六度波罗蜜,其中之一就是修忍辱。我这样讲话就是让你们修忍辱。”如果别的师兄或者佛友生气,就是没有境界。请问師 父,这样的行为属于增上缘吗?他是有功德还是有业障?

:首先,对他自己来讲,他如果跟人家这么讲,别人如果理解为一种增上缘,别人就是对的,人家的境界比他高。他如果利用佛法修六波罗蜜的这种境界来对人家指手画脚,说明他已经完全走偏了。听得懂吗?(明白)他是在找歪理。不可以说“我骂你,我讲你不好,你不能动;你一动,你就是没有境界。”人家能够忍辱是人家的境界,你能够忍辱吗?你反过来叫这个同xiu马上说:“现在我来骂你,你修忍辱啊!”你叫他修忍辱啊!


3. 如何智慧地提醒不精进的同xiu


20160908美国·休斯顿世界佛友见面会共修组提问 

:当我们看到有些同xiu不精进、懈怠的时候,如何善意地提醒比较智慧圆融?

:就跟他讲:“学佛要精进。”有的时候怕得罪他,你就跟他一起选好台長《白話佛法》里边哪一段,大家一起共修,其实就是提醒他。你就拿台長出来做惡人就可以了,“你看,台長说的,不是我说的,‘不精进的人就有漏,有漏的话就叫后退,就叫堕落’。”他一听“哎哟,我不可以”。他就不会记恨你了嘛,你就说:“台長就这么严格。”这就叫妙法,你要是怕得罪他,你就用这种方法也可以。


4. 守戒需要注意的问题


wenda20160124B 25:49

听众问:師 父,同xiu在佛台前对天发誓一定要好好改毛病,用佛菩 薩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的身口意。同xiu下决心改毛病得到了菩 薩的大加持,还是希望开示一下平时持戒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臺 長答:其实持戒就是一种守戒,持戒跟守戒的意思一样,守戒就是要守住自己心,不要让自己的心散乱,不要让自己的心去放纵,放欲自己不应该做的事情,这就是叫守戒。守戒就是说能够克制自己不去被外尘所染,它也叫守戒,明白吗?实际上守戒就是最好的一种精进的方法,因为守戒的意思,用开汽车来解释吧,就是开车你要当心前后左右、速度,当你所有的都守住之后,你往前开才不会走偏啊。就这个道理啊,明白吗?(明白了,谢谢師 父慈悲开示)


5. 缘何团团转,只因绳未断


20190607布里斯本fa会

有一位禅师很有名气,有一位书生不服气,于是他就前去拜访禅师,想要考考他。书生见了禅师之后就问了一个问题:“師 父,缘何团团转?”禅师一笑,回答了一句:“只因绳未断。”这位书生非常诧异:“这个大师怎么知道我想问的是什么?难道他有神通?”原来,书生在路上看见一头牛被拴在大树上,牛想要挣脱绳索,只是徒劳地在树下转圈,越转系得越紧。书生心有所惑,就想拿这件事情来考考这位師 父,没想到禅师一语就道破了他的因由。于是书生就想:“是不是这个禅师有功能?”禅师哈哈大笑,说:“老衲哪有什么神通?只不过你问的是‘事’,而老衲答的是‘理’罢了。”所以叫“事理”。禅师又说道:“世间的人被五欲六尘所束缚,为名为利所牵累,所以这些绳索没断,也只能在轮回中团团转。”学佛人要懂得,一个能够宁静的人可以沉淀生活中纷杂的浮躁。你去看,一个动不动就跳、动不动就闹的人,这种人就是心里非常没有定性,非常定不住,浅薄草率,那是人的劣根性。所以,心静可以避免烦躁和鲁莽,我们要将心常处在静中,才能远离荣辱得失。佛家的清净乃是一种高尚气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充满内涵的包容。心安理得、沉默从容往往要比人间的气急败坏、声嘶力竭更显得有涵养和理智。我们要参悟佛法的智慧,不要动不动就跳,不要动不动就闹,不要轻易地起心动念,这样你才能达到境转而心不转、随缘自得的境界。(掌声)人生何必贪瞋痴,人间名利谁能知;此心常在禅定中,红尘解脱赛仙翁。(掌声)

 


                   .

 A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音声海

GMT+8, 2025-5-3 16:28 , Processed in 0.11843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