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声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60|回复: 0

《念 佛》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实习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1744
发表于 2024-1-23 11:4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花开见佛 于 2024-1-23 11:44 编辑



《念佛》

A部分

....  

A0.开场视频


[击三角]


一、何为念佛



A1.《十念法》(一)


[击三角]


第一是念佛。时时刻刻在脑子里想起佛多么伟大, 给我们人间留下了多少善念、善德,让我们去做很多努力,这个努力就是功,用自己的道德品质就是德,那么你经常想到“我要去很努力地精进(即“功”),用自己本性当中的道德来做很多事情,因为这就是佛”,所以你就会有功德,有功德的话你就是学习了佛。佛的榜样就是让我们懂得应该用什么样的初始心来完善自己高贵的人格,然后才能出离六道,进入涅槃。我们以成佛作为人生的目标,我们在人间修行的时候,首先要想到“我这一辈子修心要成佛,一定要成佛”。你修佛学佛到底最后想干吗?要成佛。如果不能成佛,你修什么心?我们经常讲的念佛,实际上就是念念佛的理,就是每一个念头都要想到:佛的道理是多么深广,佛的道理是多么伟大,佛的道理就是让我们脱离六道的指路明灯。要学佛的理,又要学佛的相。相是什么呢?你看看菩 薩和佛站在那里,庄严吗?“相好光明以自严”,对不对?你看看我们人,惡起来那个脸,恨起来那个凶,看别人那种讨厌的样子,忌妒别人那种五官收紧抽气的样子,这些都不能成为佛的相。所以学佛念佛,要念佛的理、念佛的相,那你就不会挤眉弄眼了。有些人讲话喜欢跟人家挤眉弄眼,有的人讲话喜欢样子怪怪的(生活当中都有的),有的人喜欢眼睛左看右看,这种都是相。第一个就是念佛的境界。这样的话,道理、相和境界就是佛法界讲的体、相、用,用在我们生活中的境界。一个红尘中人、一个凡夫,他念佛,一边在脑子里想着佛,一边杂念多多,根本停不下来,就是跪在佛面前,还是大脑中横飞的全部都是杂念。你要是能够做到净心念佛,干净的心、纯洁的心,那么你就是只在一念之间,一个念头想到佛了,相也端庄了,讲出来的话头头是道。然后证到圣位, 也就是说你的境界到了佛的位置了,就是你的果位。这是第一,念佛。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81集《十念法》(一)


A2.念念是佛,步步是道


[击三角]


Wenda20160408  23:37

男听众:師 父,二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出家日晚上,同xiu突然有一个意念,出来一句话念念是佛,步步是道,感觉很殊胜,请師 父开示一下吧。

臺 長答这白话都讲给你听了,每一个念头出来,不管什么念头出来,都是要念着佛,也就是说你的念头出来就要像佛一样,就要慈悲,要善良,要做好人,不能有一点点不如理不如法;步步是道,每一步走出来都要走在正道上,每一步都要走到佛道上。


二、忆念佛菩 薩的恩德,修学佛菩 薩的慈悲



A3.观世音菩 薩的偈语


[击三角]


Wenda20170303 59:10

女听众師 父,接下来弟子再分享一首偈语,是2月18日,我们新加坡灵山fa会那天早上,大概在七点半左右,我们义工很早就到了会场,弟子做了笔记,我念一下。


观世音菩 薩祈愿偈:

“天上地下吾我佛,大慈大悲救娑婆。

杨柳甘露时时洒,众生苦难皆超拔。

为师悯念佛陀恩,时时刻刻顶礼尊。

众生之苦即我苦,众生之难即我难。

誓救众生离苦难,生生世世誓愿深。

不忘佛陀度化恩,常念恩德记在心。

合掌之时心佛依,不舍众生志不移。

我今诸佛大加持,唯愿众生免瞋痴。

我今诸佛大加持,唯盼佛子众护持。

心灵正法传心灵,惺惺相惜佛子情。

我今诸佛大加持,众生佛子心不离。

誓把宏愿遍人间,天上天下正气传。

大江南北海内外,念念清净即皈依。

佛子当发众生愿,生生世世免苦难。

佛子当念恩师音,普天同庆报佛恩。

佛子当戒行圆满,人天师表即眼前。

佛子当行弥陀愿,救众不弃意志坚。

佛子当悯念师恩,紧跟其心报佛恩。

佛子当发大悲愿,跟随恩师正法传。

宏护心法誓不离,破迷开悟即出离。

我今诸佛大加持,誓度众生出尘泥。

感念佛恩念师恩,尊师重道勿生瞋。

天上天下诸佛鉴,加持佛子把愿圆。

普天同庆在今朝,佛音缭绕众天晓。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 薩之心灵灵山fa会祈愿赞偈。”


師 父,弟子念完了,您能开示一下吗?

臺 長答:菩萨都是为了众生付出很多,菩 薩就是为了让众生能够法喜、能够开悟。灵山fa会实际上就是让更多人能够觉悟,其实震撼的fa会让很多人能够相信啊(感恩師 父慈悲开示。師 父,当时弟子想为何称为“心灵之灵山fa会”,观世音菩 薩开示说:“一、是堪比当年的灵山大fa会一样殊胜无二。二、‘灵’取自心 靈 法 門的‘灵’,用佛法慈悲光明的钥匙打开我们的心灵,让心灵佛光普照,拔除苦难黑暗,让众生离苦,得到救度,即是心 靈 法 門。三、‘心灵之灵山fa会’更指以须弥山为灵山,心 靈 法 門供奉佛台时,观世音菩 薩身后金色的须弥山--灵山。‘灵’更寓意人的心灵干净、通透,拥有无量智慧和光明,让正信的佛法心心相传、惺惺相惜。此为此次‘心灵大fa会之灵山fa会’的取意。”師 父,是这样吗?)是啊,菩 薩讲得很清楚了。救度众生,就是救度众生啊,实际上末法时期,学佛就是要救度众生啊。你不能救度众生的话,讲老实话,你现在就这么一点时间,你怎么能够一世修成啊?明白了吗?愿力越大,你越能修成啊。


PPT-A读诵部分


A4.能忍天下苦 方成学佛人


点击下载PPT


学佛要缅怀佛陀千辛万苦将佛法传到人间,当年佛陀在印度为了弘法被人污蔑、诽谤、排斥,那时候印度已经有很多的教派,各种教派都排斥他,佛陀很难过,继续不停地度人救人。一个好的法门传到人间,就像孙悟空护持唐僧到西天取经一样,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观世音菩 薩一直在护着我们。


人要珍惜因缘,要彻底改过在人间染着的惡习,如果不能改过就会丢失慧命。在人生和学佛的道路上,不能进步就意味着倒退,不能学佛就意味着已经失去很多佛的智慧。一个人学佛要苦修,当年佛陀在印度把佛法传到人间,吃尽人间千辛万苦,太子不做,为了寻找人生真谛,不停摸索人生如何解脱。当他看到很多老人家不能走路的时候,他在流泪;看见很多人生病死亡,孩子在旁边哭泣,他的心在流泪;看见很多人生病无法医治的时候,他又在流泪。佛陀为了我们吃尽千辛万苦,使我们在人生得到了佛法。我们今天缅怀佛祖,感恩观世音菩 薩,我们一定要对得起菩 薩,要好好修。诸位弟子,你们不是我的弟子,你们是观世音菩 薩的弟子,你们要对得起观世音菩 薩。你们的莲花在天上而不是在人间,你们的觉悟应该很高,如果你们没有好好念 經,你们对不起自己、对不起众生。


——弟子开示(二)19. 《能忍天下苦 方成学佛人》


三、要懂佛理,更要行佛道



PPT-A读诵部分


A5.实修是根本


点击下载PPT


学佛法要先学佛理。我们今天学佛,要先学佛理,你连佛的理论都不懂,你怎么能够学佛?很多人嘴巴里讲得好:“我要学佛。”師 父问你们,佛理是什么?佛的理论就是要有慈悲心,要有忍辱心。你们能够忍耐吗?老婆讲你几句话,你马上就跳起来了,发脾气了。很多夫妻的冤结大到什么程度,你们知道吗?老婆怀孕了,然后这个男的跟她吵,她私自跑到医院去把这个孩子打掉。師 父碰到好几个这种事情,女的和丈夫吵架说:“我不帮你生孩子,我有了孩子也去打掉!”老婆说不帮老公生孩子,咱们暂且不说这个女的是多么地自私,孩子也是你的呀。那个男的也是活该受报应,不给你家留后代。看见了吗?这就是因果。


希望你们要懂得佛的道理,佛的道理有两个最重要的基本点:一个是因果,一个是轮回。什么叫轮回?不停地受报就叫轮回。婚姻失败了,重新谈了一个刚刚要结婚,又崩掉了;感冒伤风好不容易好了,过了一阵子肠胃又不好;这里生癌症,好不容易化疗、放疗,没了,过一阵子那边又长出来了:这就是轮回。骂人家年纪大的人:“你这个老不死的!”自己很快就变老了,自己也要被人家骂,人老得很快的,这不叫轮回吗?很多年轻人说人家满脸皱纹,自己很快就会满脸皱纹了,这不叫因果、轮回吗?


什么叫佛理?佛理就是要让我们说出来的话有佛性道理,做出来的事情有理智。佛理就是让我们言之有理,你们现在很多人说出来的话都没有道理。修心修行要坚持、忍耐,就是要吃苦。修心如爬山,越往上走越难,如果不努力,很多人就会掉下去,接着不修了,很多人就此与佛无缘了。不能坚持修,这个人就修不好。師 父告诉你们,想一想百年之后,你们还有什么?什么都没有,只有骷髅头一个。要懂得,坚持学佛,你就能开悟。一个能够坚持的人,他一定会开悟的;坚持不了的人,一定不会开悟。开悟的人,就是能够解脱自己的人。


——白话佛法第十二册 50 《实修是根本》


A6.奥克兰fa会开示20171202


[击三角]


学佛不能只学不做,念佛不能只念不做,懂佛理不能只懂不做。所以修就是行,所以要修心修行,就是要把自己的行为佛法化。


曾经有一个通用公司的大老板给大家讲管理课,讲了很长时间,有其他公司的管理人员说:“董事长,您所讲的这些我们都懂。”董事长说:“你们跟我不一样的在于,你们都懂,而我是懂了去行了,我才会成功。”


中国几千年来,我们的祖上先贤一直在强调“行”的重要性。《荀子》有云:“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就是你今天不闻,不听到别人讲,还不如听到人家讲;你今天听人家讲了,你自己亲自去看一看是不是这样;你看到了,你要懂得,因为很多人说“看,不一定懂”,所以很多人说“我看不懂”,你们现在很多人年轻人说“看不懂”,你们看到了,不懂;知之不若行之,你知道它是好的、不好的,还不如自己去做。在《朱子语类》里有朱熹的类似观点,这位大文学家、哲学家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也就是行比知道更重要。《孔子家语》曾经说“知而弗为,莫如勿知”,言下之意就是告诉我们,你知道了还不去做,还不如不知道。我们今天学到了佛法,还不去好好地做菩 薩、去度人、去改变自己,还不如不学佛。知道到做到就是付诸行动。我们人要克服种种的困难,从知道到做到,一定要克服自己的懒惰。空谈佛法没有用,会耽误自己,误人误事,空谈所有的事情都会使你失误。对我们学佛人来讲,要行之,要懂佛理,更要行佛道,能够行佛道的人就是在佛理的基础上更上一层。


——奥克兰fa会开示20171202


四、修学佛菩 薩的相好庄严



A7.非色非空,无阻无碍


[击三角]


学会修自在清闲。什么叫自在清闲?安静,“清”就是干净,你只有自己自在清闲了,才能修你心中的净土, 否则一辈子也修不到净土。我们不但要修自己心中的净土,而且还要学佛的相好庄严。有时候你说怪话、开玩笑的时候,你们看不见自己的脸很怪。你们讲一句笑话的时候,自己笑的那种样子很轻佻,觉得自己多开心, 你的心、脸相一点儿都不庄严,让别人看不起你。所以心中的清净佛土哪里来的?就是讲一句话,想一想,像菩 薩吗?动一个脑筋,像不像菩 薩?做一件事情,像不像菩 薩?今天骂人对不对?能不能跟人家吵架?要想在人间拥有相好庄严,要懂得不是单单和别人相貌不一样——你看有些人的相化妆化得很好看,相貌不同,好像比人家好看,但是庄严吗?有些老人家满脸皱纹,他走出来,大家都会对他很尊敬。为什么?不是他好看,不是他整容,那是从内心修出出世法的禅修境界,他的眼神让你肃然起敬,而达到相好庄严。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79集 《非色非空,无阻无碍》


五、修佛菩 薩的境界



A8.菩 薩开示“断、舍、离”,成就菩 薩的境界


[击三角]


Wenda20161014 01:05:38

男听众:師 父,台湾fa会期间,有一个同xiu在观音堂,观世音菩 薩给他开示了三个字,叫“断”“舍”“离”。菩 薩说:“断,断除一切产生烦恼的欲望;舍,舍弃人间小情,圆成佛情;离,离开凡尘,成就佛的境界。”

臺 長答:这个太好了!这几句话简直是高境界,听起来大家都听过,要真正做到不容易,非常不容易的。开玩笑,断淫欲你断得了吗?我们有些人,你叫他断淫欲,他断得了吗?(明白,明白)真的很麻烦的。我告诉你,人吃东西都要当心,不要去刺激自己的身体,吃了辣的东西,你的身体就会有反应。因为人毕竟是个动物的身体,高级动物对不对?(对)但是精神上就可以修得很高。你想想看,“断”,你要断,断得掉吗?习气断得掉吗?骂人断得掉吗?打人断得掉吗?很多人一辈子要叫他断掉,不要打麻将,不要赌博,这些欲望断得掉吗?有些人叫他不要喝酒,他就要喝(断不了)好了,你说“断”,断了半天就断不掉(師 父,菩 薩说的这个“断”就是師 父叫我们改毛病)就是这样啊,全部要断掉,断不掉的。第二个什么字?(“舍”,他说舍弃人间小情,圆成佛情)好了,就是叫你们自己在家里不要太顾及小家,想想世界上有多少妈妈,想想世界上有多少孩子,想想世界上有多少老人。自己的兄弟姐妹在受苦,看看他们在病房里面那种要死要活的样子,难道不心疼?一定要到你家里的时候,你才心疼啊?人太小气了,所以舍啊,这个还是小事情,还要舍的。现在连家里一点点东西都不肯拿出来,给人家吃点东西都难过了半天,不到过期不拿出来的。还舍,舍什么?还要舍命救人呢,舍得了的?连东西都不舍得拿出来,还能舍命啊?(这个“舍”就是您说的“要放下自我,利益大家”,是这样吗,師 父?)就是啊。舍不掉,很多人说:“哎哟,我没时间,我没时间出来度人了。”你看師 父边上好几个……那个站在師 父身边的,人家是老板,过去叫他舍,他怎么都舍不出来,人家现在一舍了,开心得不得了,一放放掉了,工厂里有人管的,对不对啊?那个时候叫他出来多难啊(師 父,最后一个字是“离”,他说:“离开凡尘,成就佛的境界。”)“离开凡尘”是什么?叫你们在人间不要搞在一起,天天尔虞我诈,你争我斗,你说东,他说西,你说他好,他说你不好,这叫离开凡尘。要成就菩 薩的境界,菩 薩境界是什么?完全脱离啊!没有烦恼了,有什么烦恼?師 父现在虽然要教育别人,有时候带一些烦恼,但我讲过了就忘了,我为什么把人家的缺点记在身上啊?没必要,对不对啊?舍了就舍了,离掉就离掉了,没了,结束(明白了)

  

随缘分享感悟


上半场结束




《念佛》

B部分

串词启动下半场



六、要回归自身内心的本性佛


B1.汝心本性 观自在


[击三角]



要学会成就内心的真佛。有一句偈语:“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就是告诉我们,佛在哪里?就在你的本性中。你去跟别人求、跟别人学,其实在你的内心深处就有个灵山塔,这个灵山塔你一求就灵,你只要好好地在灵山塔修你的功德,你就会圆满地在人间。


“汝心本性观自在,九识佛心藏真谛”,这几句偈语就是告诉你们,人本身就有一尊本来佛,那叫自性佛,但是我们为什么会找不到,而在色、受、想、行、识中追逐那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欲望,迷失了自己的希望?我们人很可怜地在外境中找遍外在的一切,却忽略了自己内心本性的珍宝,空在世上几十年都找不到自己真正的“我”在哪里,连自己都不知道“我”在哪里,活在这个假我中,天天为了面子、为了虚妄,去跟别人斗、跟别人争,这就是我们不懂佛法。


所以,我们要做一个有智慧德能的人,有智慧的人能够安排好自己的心态,有道德的人能够安排好和别人的关系,要向心内寻觅你的真正的佛性,你就能成就你内心的真佛,要点亮自己内心的佛灯。现代人经常强调净化环境、净化社会,其实最主要的还是要从净化自己、净化心灵做起,所以“心 靈 法 門”就是从净化心灵的佛性开始的。我们的心在人间经常被愚痴、黑暗、无明、烦恼所遮蔽,每个人的自性里都有一盏心灯,我们要把这盏心灯点亮,能够照出智慧的光芒、般若的光辉,就能赶走身上无明和烦恼。一个有智慧的人,怎么会有烦恼呢?一个有智慧的人一定会有般若。想一想,很多人对一件事情想不通的时候,就是不肯放下,要面子,有时候你只要跟别人说一句“对不起,我做错了”,这件事情马上就没了,根本用不着背负很沉重的包袱,一天、两天、三天……这么折磨自己的内心。一句话可以化解冤结,一个笑脸可以化解烦恼。人总是在自己的美容美颜上或者在美体上,但是忘了应该好好地让自己的心变得美、变得善良。你点亮内心的佛光,你就是心灵美。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55集 《汝心本性 观自在》


B2.在无常中寻找本性


[击三角]


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到了一定的时候,修到自己的内心可以控制自己的外心。当自己的外心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明明知道不如理不如法,你的内心就可以有一种正能量从八识田中出来,消除第七意识和第六意识的感官意识。比方说,“我今天可以赚这个人的钱”,那是你应该赚的你可以去赚,但是在你的八识田中,我们学佛人不能去赚那些老弱病残、穷人、经济上不是太好的人的钱,那么这个第八意识的存在就是否定了你的第七意识“只为自己赚钱”的概念,这样你就是正能量战胜了你的负能量,你就止念了,你就制止住自己不好的贪念和人间红尘中的杂念。


修行人要懂得自修,经常自己问自己“我这件事情做得对不对”,经常自己跟自己检讨“我在这一段时间中有没有贪瞋痴慢疑,我有没有经常不去做一些善事而经常去想一些小事情”。有时候不该讲的就不要去交谈,有时候不该做的事情就不要去付诸行动。经常问问自己的内心,用我们现在人间的话讲,经常问问自己的良心,你的良心对得起自己今天做的这件事情、今天说的这句话吗?这就叫觉悟,这就叫自觉。


有时候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伟大,我们是谁自己都不知道。你是谁?你到底要往哪里去?从哪里来?一切都在无常中。我们人应该寻找人类原始的、淳朴的、朴素的单纯,那就是我们原始的佛性,真正找到自己本初的觉醒。“佛”这个字,梵文翻译过来就是觉者,就是个觉悟的人。当你一旦在人间觉悟了,你就可以驾驭这个世界;当你还存在着迷惑颠倒,天天不知道应该怎么解脱,活在烦恼之中,你感受不到痛苦而实际上你在承受痛苦的这颗心,自然在承受着更多的负能量,让你不能解脱。我们学佛之后要成为一个觉者,成为一个能够控制自己的意念、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这样才能境界提升。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20集 《在无常中寻找本性》


七、以佛菩 薩为榜样来修行



B3.成佛成菩 薩必须要吃得起苦,不是靠讲出来的,是做出来的


[击三角]


Shuohua20160826 01:36

女听众:有的同xiu学佛遇到困难以后,有的人一个巴掌就能给打倒,有的人一个狂风暴雨就会被淘汰出局而退转。而真正修行者是绝对要经受住各种考验,学佛要有坚定的意志力和道心,要有强大的成佛的愿力和丰富的佛学知识来超越困难修行。请師 父开示,超越困难是不是双倍功德,是不是也是修行的高境界?

臺 長答:你听听看就知道了,傻姑娘,《西游记》里边唐僧“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真经;那如果平平坦坦的路,能不能到西天去取经?在人间你就是不学佛有没有困难了?(是。因为他是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是要经受很多的考验和磨难,才能……)更多,比在人间的成佛还要难,因为他要经受考验的。明白吗?(是。所以要有很丰富的佛学知识和强大的成佛的愿力,才能越过这些困难)因为有些人的性格就注定了他的命,所以人的性格是最重要的。你要记住,一个人是否能够成佛,“从小一看、到老一半”。很多人从小的性格就是好吃懒做的,他成不了佛的;有的人从小……你去看好了,以后成功的人,他年轻的时候总有一种非常非常超人的精力。比方说臺 長,我年轻的时候想要努力,要做三好学生,我就一定能做到。你要克制自己很多私人利益的,你没有克服私人利益的那种境界,只想着自己的话,你哪辈子……大起来怎么能够变成一个好孩子?很多人从小就会照顾别人,从小就会在家里照顾爸爸妈妈,大起来他真的到了公司里边,是做总经理的。这个从小一看,好吃懒做,喜欢怎么怎么;还有的女孩子被人家捧惯了、弄坏掉了;还有的年纪很轻谈恋爱,家庭的不幸造成了自己的放荡,接下来这辈子肯定就完了。你想想看,学佛也是这样,动不动就退转的人,这种人学得好吗?看看我们的僧伽大师;再看看东渡日本的鉴真和尚,经过千难万险把佛法传到日本;看看我们伟大的佛陀;看看观世音菩 薩;看看我们的济公活佛……哪一个大菩 薩不付出?《西游记》的主人翁(玄奘法师西天取经,真人真事)很难的(他有一句我非常崇拜的话,就是“只许向西,不可东移半步”)其实他讲这个话,并不是说你走的路,而是说你心里的位置--你要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只能向西。你今天要想成佛,你只能向佛,不能向其他的(对对。历史上所有的伟人都是经受很多的困难,超越过去才能变成伟人)对(我们学佛也是要这样)吃得起苦(成就菩 薩就是要超越这些困难的考验)嘴巴讲有什么用?“呱呱呱”,我看你倒蛮会讲的,要做的。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是靠讲出来的,是做出来的!


PPT-B读诵部分


B4.心空才会因空果空


点击下载PPT


菩 薩修心为了跳离生死道,也就是封闭生死关,菩 薩就是为了把生死关给封掉,所以,菩 薩才会寻找到超脱六道,进入四圣道,得到完全的解脱。但今天菩 薩发愿,生生世世地救度众生,因为是菩 薩,他发愿要解救众生于水火之中,所以,他看见人间这个火坑,菩 薩也得往里跳,因为菩 薩救人就必须要到人间。因为消防队员要去把人家从火坑里救出来,他就必须冲进火坑里,这就是佛,这就是菩 薩。菩 薩因为已经许大愿了,菩 薩说了,生生世世要救度众生,所以,陪着众生过生生世世的人间生活啊。你们身边都有菩 薩,你们周围都有菩 薩啊,所以不要对身边的人不好,对身边的人不好,实际上就是对菩 薩不好,因为众生就是未来佛,所以对众生要爱护。


——白话佛法第七册:27篇 《心空才会因空果空》


八、以成佛作为人生的目标


B5.修心如初 远离迷境


[击三角]


一个人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居士,修行的路都是从凡夫开始修,修到成道成佛。我们很多人就是从凡夫俗子开始转变境界,来脱离红尘的污染。学佛非常不容易, 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天边;学佛三年, 仗着佛卖钱,越修越远了。为什么?因为我们不能保持永恒的初始心;因为我们的心念必须纯正,才能成佛。所以師 父为什么对你们这么严格?就是要你们保持纯洁的心。出家的人要像小孩般纯洁,没有出家的人也要像孩儿般纯洁,这个时候成佛有余。不要以为成不了佛, 很多人经常讲“成佛很难,佛离我们很远”,其实说“佛离我们很远”的人,是因为心已经离开佛很远了。有些人说“佛就在我们身边,我最近怎么感觉佛就在身边, 他在管住我们”,你成功了,因为佛离你越来越近了,护法神离你越来越近了,菩 薩就会离你越来越近,你成佛的机缘就越来越近。如果你这个人整天没有人管,整天感觉“我什么时候能修成?我什么时候能够到西方极乐世界,能够到心灵净土世界?”这个时候其实你的心已经离开了佛。


所以佛经上讲,初发心即成正等正觉。大家想一想,初发心就是本性,当你刚刚开始修行的那一颗心,就是成了正等正觉光明心。佛说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人的第一个念头看事情是看得最清楚的,刚学佛的时候,看问题是看得最清楚的,看清了道路和方向,成就了菩提, 心中有佛,然后慢慢拥有了菩提心,再修,就能修成佛道。最初的那个出家心,那个想一世修成的心,想离苦得乐的心,就是那个求佛之心,才是真诚永恒的如来之心——原来的心。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72集 《修心如初 远离迷境》


B6.起心动念即是业


[击三角]


能够放下自己,才能真正了解众生。过去有很多徒弟跟師 父学佛,天天打坐、念 經、磕头,他们说:“我这样就能成佛了吗?”師 父就告诉他:“你打坐也成不了佛,你念 經也成不了佛。”那么很多徒弟就问師 父:“那我怎样能够成佛呢? 師 父就告诉他 因为佛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要成佛。 这个哲理就是告诉我们:我们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很多人怎 么会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一个学佛人,怎样能够让自己变为菩 薩?因为他无我。他没有想过“我今天要做什么事情,是为了我的将来、我的名、我的利 …………”,因为他一切都忘记了。


没有我相,才能有佛相。一个自私的人,哪来的佛相?所以佛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要成佛,他成佛了。一个善良的人从来没想过要占 别人 便宜,但是他最后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佛想过什么?佛只想:怎样来救度众生?怎样来施舍予别人?怎样能够让每个人心灵充满智慧和般若?佛菩 薩每天就是想着怎样帮助别人、方便众生。如果我们天天想着舍下自己,能够为别人多多着想,凡事为别人服 务,每天想着“我应该为他多做一点,我应该帮助他,我应该去承担责任”,然后每一天默默地付出,而且不夸耀自己,慢慢地只是在责任中理解、包容、原谅,在学佛中没有任何欲望和贪图,这就是无欲。一个人没有欲望地付出,就是未来的菩 薩。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01集《 起心动念即是业》


B7.佛法的无生无灭


[击三角]


很多人问師 父:“師 父,我们学佛,要成佛,有没有几个种类?”師 父问问你们有没有种类?当然有了,而且告诉你们,有三种成佛的方法、成佛的种类。


  第一,克期取证,即身成佛的大圆满法身。也就是说,你在人间成佛所有的因缘成熟,成就你佛性的大圆满,你用的是人间的智慧和法身,靠自己的力量。“克期”是什么意思?“克”就是制定,“期”就是时间,实际上 “克期取证”就是给你定期的时间来成佛。很多人不知道,以为一直可以拖下去,以为时间到了就可以成佛了。要给自己定时间的,限定自己成佛的日期。克期取证就是限定自己的日期,学佛修心,然后成道,以期得到佛果。“取证”就是得到证悟、得到证果。


  第一个“克期取证”是定时间地成佛。很多人为什么说“我修心,准备一世修成”?这个是不是日期?你这一辈子就必须修行,一世修成,就是在你有生之年, 不是“克期”吗?给自己一个时间。所以你们念 經也好, 学佛也好,你想成佛,必须给自己时间:“我从今往后再也不浪费时间了。我这点经文一定要几个月当中把它念完。”这个都是“克期”,要有日期。你跟菩 薩讲话,很多人说“我跟菩 薩许了这么多愿,为什么不灵?”你可以讲很多,但是你没给自己一个时间,所以不能算。“菩 薩,我一定改。”“菩 薩,我以后一定会吃素的。”你说这算什么愿力?哪一个更能得到护法神对你的保佑,得到菩 薩对你的赞许?“克期”——要有时间的,包括一世修成,它也是个时间。你忙了半天,说“我以后一定吃素”,没有用的,这种不算愿力,不知道哪年哪月了。要成佛的人一定要有时间,叫克期,定时定点地做得像佛一样,然后得到圆满成佛。


  第二,命终登位。一个人成佛,到临走的时候,佛陀以及很多的佛,或者你跟哪位大菩 薩、佛有缘分,他们就会从天上下来接引你这个报身,用你自己的力量和菩 薩的接引成佛。因为你的一生都修得非常好,命终了, 你上去了。


       第三,中阴转成。应身,“中阴”就是中阴身。第三种成佛比较难一点,它主要是靠人间的法界力,人靠法界的力量。你今天在人间是大上根器者,是乘愿再来的菩 薩,然后你一直在做善事,一直在修心,一直在帮助众生,慢慢地有一个迁识法。迁识法是什么意思?“迁” 就是移动的意思,迁动你的意识,转变你的意识。就是说一个人如果想成佛,他必须转变他在人间的意识,因为人间的意识都是有漏的八识,不圆满的,人的八识田中是不圆满的。举个简单例子,“我帮你有目的”,你说能圆满吗?“帮你”是不是众善奉行?对。你说“他以后也能帮我”,这个“帮”就不是纯善了吧?所以師 父跟你们讲,要转变自己的意识,“我今天帮你,我完全没有任何所求”,你自性才能解脱,才能成佛。实际上第三个中阴转成,讲的是你的觉悟,因为你不需经过中阴身而成就。也就是说当你要走的时候,可以魂魄直接就上去了,用不着到地府阴间里去转一转。这个时候你虹光化身,就像彩虹一样的身体,自主生死,所以就会进入安乐的净土和寂灭的常寂天。也就是说你靠自己的觉悟,干净成佛。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第88集 《佛法的无生无灭》


B8.结尾视频


[击三角]


  

--- 以上内容排版、视听资料处理等如有不如理不如法的地方,请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 薩和护法菩 薩原谅!请各位师兄原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音声海

GMT+8, 2025-5-4 16:39 , Processed in 0.15614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