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声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60|回复: 0

十善业›《不贪》共修版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实习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1744
发表于 2024-1-23 12: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花开见佛 于 2024-1-23 16:39 编辑


A0.震撼视频


[点击三角收看]


一、何为贪


A1.卢臺 長谈“五戒十善”


[点击三角收看]


贪就是拼命地去追求财、色、名、食、睡等五欲,造出种种罪惡。我们做人要知足常乐。该你的就是你的,不该你的,就不要去追求。如果不该你的,你拼命地想去追求,那就是贪。你们知道菩 薩怎么说的吗?贪多业亦多,取少业亦少,万般苦恼事,除贪一时了。菩 薩告诉我们,贪得越多,所造的罪孽越多,取得少,你的业越少。生活中的苦恼事情,如果把自己的贪心丢掉,苦恼马上就会消失。所以我们劝人不要因为贪而受苦。贪心会促使人违法乱纪,贪心会危害他人和社会。当一个人贪心太多的时候,他已经在心灵上犯罪了。很多人最后进监狱,最后被判死刑,都是因为他们贪得无厌。臺 長告诉大家,不要去贪。要记住,能舍能施的人,他已经得到心灵的富贵了。


广播讲座(一)15

A2.師 父开示“五盖”,什么是“五盖”

[点击三角收看]


五盖接下来跟大家讲一个佛经上的五盖,佛经上有个专有名词,你们都要学会——五盖。五盖是什么?其实五盖就是五种烦恼。


一个,叫贪欲盖。贪欲盖是什么呢?就是贪爱人间的一种欲望。贪欲盖,就是欲望会使你身心迷惑,可以让你的心善法永不生起,也就是说让你的心中的善良永远抹去,不会拥有。贪欲盖令善法永不生起,因为你贪了人间的东西,你就令善法永不生起。


白广第83集


二、贪的种种表现


A3.看到别人自私说明自己也自私;不愿吃亏也是贪

[点击三角收看]


Wenda20190804 54:43.

女听众師 父,“贪瞋痴”里面是不是“贪”是最严重的,是最需要守住的一个?


臺 長答:对,很重要,不贪哪来的恨啊?(是,恨之后就会有愚痴)对啊,贪瞋痴就是“贪”字开始(是。之前圖 騰节目里師 父问我是不是贪了,我当时想,我一向不爱占人便宜,但是也不爱吃亏,就处处要求人我公平,也因此很容易看到别人贪心和自私……)你不自私你会看得到人家自私的?就是因为自己也自私,明白吗?(对。当时节目中我脱口而出,说了“好像没有”。对不起,師 父,弟子境界太低)你还是好的呢。今天刚刚有一个马来西亚的男的,自己跟菩 薩求,说外婆阳寿到了就求菩 薩把她带走,结果两个小时之后外婆就走掉了。你说这种人是好人还是坏人?问题是不一定是菩 薩把她带走啊,其他的人把她带走怎么办?(是的,这个太可怕)非常可怕。我告诉你,学佛之后人不能乱来的(是。弟子向師 父忏悔,弟子境界太低,修得不好。之前師 父说贪,其实贪也不单单是贪别人的,更多时候也是自己对事物、对法的一种贪,得到了一点,想再得到一点。觉得应该我得的就是公平,却没有得到,就容易造成执著,执著之后就会容易产生瞋恨,一瞋恨脑子就开始堵了,愚痴、烦恼就来了。贪真的非常可怕。弟子向師 父忏悔,请師 父加持弟子能消除贪念,严格守戒)就是这样,贪很可怕的,贪到后来停不下来了(是的,后面这一系列的烦恼和瞋恨都是由这个引起的,一定要守住,守戒非常重要。師 父,如果不愿意吃亏,是不是也算是贪的一种?)对啊,贪人生的那种福报,不吃亏好像觉得自己有福了,被人家骂了觉得不开心了。这个世界有什么骂不骂的?谁不被人家骂?你找一个不被人家骂的人给我看看(没有)。

.

A4.作为女人,不贪才是无价,不求才会高贵


[点击三角收看]


Wenda20190811 19:35

女听众師 父,能不能慈悲点化我在修行和做人上的问题?


臺 長答不要贪,一个女人不要贪,不偷不抢就是光荣。去问人家男人要钱,一个女人拼命地想要钱,贪了,你就不值钱了(明白了)你知道什么叫高贵吗?不求人家的就叫高贵。什么叫无价之宝?不去问人家要,你就是无价之宝。人家开一个价钱可以把你买到的,那叫有价,就不值钱了,只是价格高一点低一点。很多女人“你给我多少钱我就嫁给你”,你说还值钱吗?(感恩師 父,我会好好改的)嗯,坚持修心,坚持干净,清净心,平等心……过去就过去了,《金刚经》说过去不可得,过了就没了(明白了,感恩師 父,我一定好好改)嗯。争争气啊,帮師 父争争气。唉,人生多磨难,思维多混乱啊!


A5.贪心做理财导致钱拿不回来;越贪会越贫


[点击三角收看]


Wenda20181019 01:24

女听众有位同xiu两年前把很多钱放在一个理财公司做投资,最近这个公司出现了状况,同xiu的钱拿不回来。他现在非常着急,也非常懊悔,当初不应该那么贪心做理财,导致现在这种局面。他也为这个事情许愿:拿到这个钱之后有一部分拿出来做功德;现身说法劝诫大家不要贪瞋痴,以免再上当;fang生1500条鱼;念诵69张XFZ,21张化解冤结的XFZ。他想请教師 父,他这些愿力够不够化解这件事情? 


臺 長答化不了的,没办法,贪啊!他的因就是贪,因为任何不好的因一定会有不好的果出来。你现在说“这个钱拿回来了我做什么、做什么”,那就是空的、虚的,有什么用了?拿不回来你就不做这个功德了(是的,我们也是这样说他的)没用的(通过他这件事情,最近很多师兄都跟我们反馈,都是因为当时贪心把很多钱拿到理财公司做投资,都拿不回来了。師 父以前也开示过,越贪越贫。存上天的资粮才是最好的)人不能贪,人家再怎么讲“哎呀,赚钱赚钱……”你跟他说:“你赚,我让你赚,我不想赚。”就好了嘛。谁要再忽悠别人说理财,那么这个人就叫忽悠人家。理什么财啊?能有几个人理得发财的?(对的。師 父,他现在也是比较苦恼,他还要怎么做呢?)没怎么做,好好忏悔就好了,忏悔掉。没了就没了,如果能拿回来就拿回来,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出去了就不是你的了,我已经跟你们讲了多少次了,这个社会上钱出去就不是你的了,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了就叫发生了。好好听師 父的话(好的,感恩師 父。我们记住了)


A6.不听取别人意见也叫贪


[点击三角收看]


Wenda20191227 01:21:01

男听众師 父能帮我开示几句吗?我需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臺 長答你没有什么问题,不要贪就好了(我哪方面比较贪?)你什么都贪,讲话都贪,占人家便宜,讲话非要战胜别人。你过去一直这样的,你现在好好改了!(好的)现在还有谁讲你?你不能听人家的话就叫贪。你听不得人家意见,你有本事,你要听師 父讲,讲了之后你要改,有什么客气的?師 父一点不客气,我告诉你,你再没有師 父讲的话,没有人敢跟你讲真话的。听懂了吗?(听懂了)你想想看啊,自己过去,真的,谁敢讲你啊?很厉害的。你不是没有能力的人,现在能够听听師 父的话,你已经很给我面子了,呵呵(我会尊敬師 父,我一定要尊师重道)好好努力!只有師 父讲真话,讲真话是为你好,现在没人肯讲真话的(師 父,我还有点贪吃,我努力控制自己)愚痴,愚痴(有时候也贪吃)贪吃也是,整天贪,贪了之后慢慢就变得越来越……(懒、馋、贪、变,師 父说的。我努力改毛病,感恩師 父慈悲开示,感恩菩 薩妈妈)再见。


三、学佛,弘法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贪”

贪图享乐,法贪,贪功德,贪着神通

A7.学佛人要学会吃苦,贪图享乐人就会堕落


[点击三角收看]


Wenda20151225 01:18:10 

女听众:在生活中修行,有些同xiu有时候会被一些人间的享受吸引了注意力,比如看电视剧、电影、小说、旅游等娱乐,并没有不好的梦境提示。但是对照菩 薩,觉得不应被人间享受吸引,这是否也会造下惡因而出现惡果?如何做能够做到彻悟本性?


臺 長答:那当然了,绝对不能去贪图人间任何享乐。为什么菩 薩要苦修、要清修啊?为什么佛陀在菩提树下四十几年?为什么要苦修?为什么要自己房子也没有、家具也没有、家庭也没有,为什么这么苦修啊?就是让你不要贪图人间的享乐。看什么电影?看什么电视?吃人间的山珍海味你还修心啊?鲁迅讲过一句话,“我没什么聪明,我只不过把人家喝咖啡的时间花在学习上了。”时间要挤出来的,很多人睡觉就把时间睡掉了,如果你早点爬起来,多少张小fang子不就念好了吗?(那这个是不是也是一种惡因,也会出现惡果?)对。“贪图享乐”到后来是什么结局还不知道啊?很多贪官不就是贪图享乐吗,最后全抓进去了惡果来了。有钱了就贪图享乐了,因为一享受人就会堕落。我为什么让你们这么多孩子、学佛的人要你们学会吃苦,明白了吗?(惭愧。感恩師 父开示。那这个彻悟本性也就是说不能享受了?)就是不能享受,就是要克制自己,谁不想享受啊?臺 長到了多少国家,我到哪一个国家去看看他们旅游胜景的?从来不看的,我进了酒店钻进去,fa会开完我就到机场了,我从来不看的,有什么好看的?要看么,你自己买几张明信片看看好了(呵呵……感恩師 父开示)要做人的,要学会吃苦的。母亲为了孩子幸福,牺牲了多少自己的休息日,母亲哪一天到外面去玩的?(是,心里想着众生)


A8.什么是“法贪”


[点击三角收看]


新加坡fa会问答20160425

:什么是“法贪”?


:法贪有很多种。比方说,你对佛法理解力不够,你就有可能会有法贪。比方说師 父看圖 騰,你觉得“哎呀,師 父这个法力很厉害,我就很希望師 父帮我看圖 騰”,那么就贪了。你不知道師 父看圖 騰的背后是什么,是要你们念 經,要你们进入佛门啊!知道后你就不会法贪了。不要去贪求很多的这个法、那个法,就像你贪图这个世界上各种科目一样,这个也要学,那个也要学,最后你“十八班武艺,样样稀松”。


A9.如何做才能如理如法地积累功德


[点击三角收看]


槟城fa会问答20160812

:一个召集人做了很多我们认为的功德,但还是会生惡病。请问師 父,怎样才叫不贪功德?如何做才能如理如法地积累功德?


:贪功德你本身就没有功德。功德是很崇高的、很神圣的,因为功德是出自于菩 薩心肠,佛的心意,你才能做出一种菩 薩的事情、佛的事情,这就叫功德。比方说,我们今天大家在这里开fa会,很多人做义工,他是做功德,脑子里想着“我是菩 薩,我是佛”,所以这才叫有功德。如果你天天说“哎呀,我要做功德,我要做功德”,说明你的境界已经不是菩 薩了,所以你就没有功德。任何一个善良的人,他在做善事的时候,没有想到我在做善事;很多人帮助别人的时候,他没觉得我要帮助他,他就这么帮了。但是人家好了,人家就想到他了,实际上他因为这个因种下去,他才会有这个果报。



A10.学佛不能追求神通


[点击三角收看]


香港fa会问答圖 騰20150623

:同xiu们在共修聚会时,经常会讨论“这位师兄能看到佛像的放光”“哪位师兄是天上下来的”“这位有次看到经文每个字放光”等等,大家会自然地想去追求这些,相之比较来评判自己和他人的修为。请问師 父,长此以往会造成什么后果?如何把握?


:记住,看到人家看得见很正常,看见人家懂这方面,人家有人家的缘分,你看不见不要去追求,佛法不追求神通,因为这个神通是你修行当中的一个境界,而且这些神通可能是小神通,会害了你。以为看见了,以为怎么样了,到了最后呢?那你说不定就帮人家背很多的业了,你不是特别特别大的神通,你不能这么做的。就像“地狱不空,誓不成佛”,那只有地藏王菩 薩。你们现在谁能这么做啊?你现在说“我来救惡鬼了”,你还没下去,被惡鬼先拖下去了。所以神通不可追求,来了自然,走了无缘,什么事情随缘。不要去追求,“我修我的心”,不管什么境界来了,只是我们的一个阶梯而已。走到这个地方看见了,再上更高境界的时候,觉得“这些神通对我来讲根本没有作用的”。你想想看,如果每个人的眼睛都看得见,那算什么神通啊?像我们现在,每个人眼睛都看得见事物的,但是对眼睛不好的人,眼睛看不见、从小生出来就是盲人的人来说,“哎呀,你们有这么大的神通,你们可以看见五彩缤纷的世界”,道理是一样的。等到你是菩 薩了,你不想看,你也看得见。你好好修,你不追求,你到了天上什么都看得见了。


PPT-A读诵部分


A11.不执着远离邪魔



点击下载PPT


修行人不能贪着神通,因为一贪便有神通魔来附身。你们知道有一种叫神通魔吗?只要你对一件事物迷恋,哪怕天天要见观世音菩 薩,“观世音菩 薩,你来到我的梦中吧”,结果观世音菩 薩没有来,魔来了。魔是怎么来的?那就是神通魔冒充菩 薩。


学佛人不能去追求神通。如果你对各种神变(就是神通的变化),非常感兴趣,你觉得自己能知道一些了,你能够感觉一些了,好了,你就叫假惑。師 父不是跟你们讲过吗,南半球和北半球是不一样的。在澳大利亚,从香港拿过来的挂历上写的良辰吉日,很多人看着这个出行,结果跑出去就跟别人撞车了,因为南半球和北半球的方位搞错了,不但不发财,还要倒霉。所以,不要追求这些神变。你知道的这些是假惑,不是真的,所以也会着魔、上当。


——《白话佛法》第十一册《52.不执著远离邪魔》


四、小故事大智慧

境界--修得越好,一点点贪念都不能动

A12.fa会故事


[点击三角收看]


有一位在森林里修行的人,他坐在森林当中非常地虔诚,每天在大树下冥想、打坐。有一天他打坐完之后起身在林间散步,走到一个莲花池畔,看见莲花正在盛开,这个修行人心里想:“我如果摘一朵莲花放在身边,闻着莲花的芬芳,精神一定会好很多。”于是他就弯下腰,在莲花池畔摘了一朵,正要离开,就听见低沉而巨大的声音从天上传下来:“是谁啊,竟敢偷采我的莲花?” 


修行人环顾四周,什么也看不到,他只能对着空中问道:“你是谁,你怎么说莲花是你的呢?”“我是莲花池神,这森林里的莲花都是我的。枉费你是一个修行人,偷采了我的莲花,心里起了贪念,不知道反省忏悔,还敢问这莲花是不是我的?” 


修行人内心生起了深深的惭愧,就对着空中顶礼膜拜说:“莲花池神,我知道错了,从今以后我痛改前非,绝对不会再贪取任何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修行人正在忏悔的时候,没想到又来了一个人,他说:“你看,这莲花开得多好啊,我该采下来卖掉,卖点钱,把我昨天赌博输的钱全赢回来。”说着,这个人就跳进了莲花池踩过来、踩过去,把整池的莲花摘个精光,莲叶全被践踏得不成样子,连莲花池的泥都翻上来了。然后他捧着一大束的莲花大笑地离开。这个修行人在期待着莲花池神出现、制止或者斥责、处罚那个人,但是池畔一片安静。


他充满着疑惑,对着天空说道:“莲花池神,我只不过虔诚地采了一朵莲花,你就严厉地斥责我,而刚才那个人采了所有的莲花,毁了莲花池,你为什么一句话都不讲?” 空中的莲花池神说:“你本来是修行人,就像一匹白布,一点点的污迹就很明显,所以我才提醒你,赶快去除污浊的地方,回复纯净。那个人本来就是一个惡棍,就像一块抹布,再脏再黑他也无所谓,他根本不以做坏事为耻,不懂得好坏,所以与惡人讲理,对牛弹琴,我也帮不上他的忙,只能任他自己去承受业报,所以我才保持沉默。 


你不要埋怨,你应该欢喜,你有缺点还会被人点化,说明你还有佛缘,还有救,表明你的布还很白,值得清洗。忏悔后,你会变得更加地纯洁。”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大家,不要去讲别人不好,你自己干净最为重要,因为有些人的惡报还没到,他做了太多的坏事。而我们守口业、守身业、守意业,每一天检查自己的心,观自在,能够明白“我到底在干什么”,这样你才能入污泥而不染。


(20190908 法国巴黎)


串词


随缘分享感悟


上半场结束



《不贪》

B部分

串词启动下半场



四、贪的原因以及果报

人的劣根性,越贪越贫,生惊疑恐怖,漏尽功德,贪过头了下地狱


PPT-B读诵部分


B1.戒贪清净是真修



点击下载PPT


人为什么会贪,師 父曾经讲过,人对很多事情都不满意,喜新厌旧,得到了还要更多,这都是人的劣根性。人总是喜欢,今天看见好的,一定要把它拿回来,像宝贝一样,其实这就是贪。


中国文字的“贪”字,上面一个今天的“今”,下面一个宝贝的“贝”字。就是今天你得到的东西你把它当宝贝,过一段时间你就会把它扔掉了,这也是人的劣根性。


人为什么有喜新厌旧的劣根性,因为喜新厌旧的本质就是贪。人看见好的东西都想要,就是一个“贪”字。


(每日佛言佛语-戒贪清净是真修 20210616)


B2.有多少苦就有多少贪

[点击三角收看]


Wenda20141102B 40:14

女听众:師 父曾经开示过说“你有多少苦就有多少贪”,我想再请教一下,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臺 長答:也就是说你自己的福报越不够,你人间的这种惡行、惡的那种不好的东西就会越多。举个简单例子,越穷的人越会贪,越没钱越想要钱,越没钱。听得懂了吗?(嗯。那如果越有钱的人呢,他也说他苦呢?)越有钱的人他苦是分好几种的。他也是贪,越贪也是越苦,他有钱不知足,不觉得他很有钱,所以他继续贪,贪到后来越贪越穷(苦的人他贪有错吗?)苦的人贪就是有错,已经很苦了,就不能贪。要知足常乐,要知道自己前世没修好,这辈子要广结善缘。虽然穷,也要布施,那么这样的话,穷人的布施比富人的布施更值钱(明白了,谢谢師 父)


B3.“贪著、执著”非为德 

[点击三角收看]


所以要明白,我们不要执著啊,我们做人要有涵养、要有修养,我们不要有贪著心啊。这个也要,那个也要,就叫贪著心。我们不能烦躁,我们不能有妄心,妄心就是得不到的东西我一直想得到。我们要想想菩 薩的境界,我们要想想我们不要生欢喜贪著,这样的话,我们才不会生出恐怖惊疑啊。大家想一想,很多事情就是先贪,贪不到了之后,人就惊恐生疑。臺 長在这里举个简单例子,比方说,你想做局长,你贪了,所以你每一天上班,看见周围人对你的反应,你都会惊恐,你会怀疑、猜疑,他们到底对我怎么样?他们会不会选我做局长?他们会不会到领导面前去讲我不好?他们会不会在背后捅我一刀?所有的一切就是因为你想做局长,因为你的境界是贪著,所以你就会生出恐怖和惊疑之心。真正的学佛之人,不贪、不求、无碍、无罣碍,就是好的境界在你心中。不贪之人,境界对你非常的有利,就是魔障,也会对你无奈。因为你的境界高,所以魔就搞不倒你;因为你的境界低,所以魔就能进入你的心田;因为你的心中有佛常驻,魔就没有地方可以到你的心田;因为你的心中常生和魔境相同之利益所需,那么魔就很容易上到你的心田。所以,我们不要被魔转,我们不被魔转,我们就能上进啊。我们不要被魔所转换环境,我们才能找到路,这个人才能进步。


白广二22


PPT-B读诵部分


B4.漏尽功德无益处



点击下载PPT


太过于贪的人,也是有漏啊。贪名、贪利、贪钱,什么都贪,看到你好了,我比你还要好。師 父跟你们讲,不要贪,而且贪是大漏,不是小漏,不贪的人长寿。


師 父有时候就很欣赏一些做生意的人,他们的生意做得很大的,他们跟師 父说:“師 父啊,我以后要早点退休,我跟着你去弘扬FO法。”師 父听了很开心,觉得他们的觉悟很高,因为他们不贪了。做生意的人很容易贪啊,要了这个、要那个,投资了那个、要这个项目。他们能说这个话,说明他们已经有境界了,已经不为钱财所动了。


師 父告诉你们,整天追求,整天得不到,整天就会难过,整天就会忧愁,这种漏叫漏心啊,难过不难过啊?今天想做卢臺 長,明天想有个神通,后天想跟卢臺 長一样跑出去受到人家欢迎,这也叫贪啊。


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很多女人欣赏男人,她愿意像男人一样,把头发剪短,性格完全像男人,因为很多女孩子从小就被爸爸妈妈当男孩子一样养,行吗?还有很多男人欣赏女人,因为女明星受这么多的人崇拜,他们就化化妆、整整容,那不是成了泰国人妖吗?该你的就是你的,不该你的,不要去追去求,否则一定会伤害你的。心漏了,情也漏了,什么都漏了,漏到后来漏光了,那么就死了。


人的心是永远不能满足的,不要去追求,你的心就会慢慢地得到满足,你的心就会慢慢地得到圆满。所以,要不然想得到圆满心,就一定不能有漏,否则你会失去真正的智慧,你就会拥有无明。


白8-30


B4.去除轮回的根本



点击下载PPT


过去我们说财色名,现在又多了两个字“食睡”,就是五贪。财,不要去贪;色,女色、男色不要去贪;不要去追求名和利;不要吃得太饱,拼命吃,也是贪。吃得太多也是一种罪孽啊,吃得太饱的人,脑子就不好使。你们去看好了,很精的人都是瘦的,很胖的人不太容易动脑筋。吃饱了的人容易睡觉,因为大脑供血不够,人就会越来越傻。喜欢睡觉的人,整天不想起床,这些都是学佛人的禁忌。


接下来跟大家讲,“财色名食睡”被称为是下地狱的五大根。如果你们的这五个根不好,对不起,你们可能就要下地狱了,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样?财贪过头了,为了赚钱害人,是不是下地狱啊?色,很多人为了色,最后被抓到监狱里,判刑,对不对?为了一个名,争名夺利,最后不择手段把人家害死,对不对?食,为了吃,把自己身体吃坏,会把自己害死,人家看见你拼命吃,说你是饿死鬼投胎。在人间吃东西要有节制,很多人吃东西喜欢抢着吃,那是饿死鬼投胎啊,你们的长辈没有跟你们讲过这些事情啊?接下去是睡觉,睡得昏沉了,整天喜欢睡觉。到人间一辈子,什么都不修,什么都不学,浪费时间,坏事拼命做,最后下地狱,不修的人很容易下去,凡是做错事情,他不修,他就下去。实际上人晚睡当然不好,但是要早起。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你早上要是爬不起来,把美好的光阴睡掉的话,你真的是很可惜。


白7-43《去除轮回的根本》


五、怎么治贪?

不净观,慈心舍施,修意识管好心,断欲望,领悟人间一切皆空

B5.去除五盖 对治不净

[点击三角收看]


師 父接下来要告诉你们很精彩的东西,就是怎么样来对治、解决五盖。


贪欲,第一个盖是贪欲,五盖里面的贪欲盖,对治它只能用不净观和布施行。要用不净观和布施行来对治贪欲盖。


不净观是什么?不净观是禅定修持的重要方法,就是要想到人间的一切都不干净,从而去除自己对欲望的贪恋。这个人间有什么好贪的?贪来的钱财要倒霉。现在多少人出事情不都是因为贪钱吗?很多人一辈子努力,到了最后不都是栽在钱财、男女之色上吗?你要用不净观去看待事物,就是说,贪来的钱财都是不干净的,不是自己的不要拿。中华传统文化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你要有道理才可以拿钱,没有道理的钱财不要去拿,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很多女孩子跟男人做坏事,就是因为拿人家的太多,吃人家的太多,这样的女人就会不值钱。女孩子自己一个人也可以活得挺好的,为什么要去贪男人的钱财呢?今天这些钱财,你要看到它会污染你的心灵,让你堕落,所以你要把它看作是不干净的东西,你不能去贪,不能去拿,这样你就克制了自己的贪欲。


(广播讲座84. 去除五盖 对治不净)

B6.守十善业就是超脱


[点击三角收看]


不悭贪而慈心舍施。一个人不贪,他一定会舍;一个 人什么都贪,这个要,那个要,这个人不舍得舍出来给你的。你去 看,这个人垃圾堆了一房间,他都不舍得拿点出来给你的,实在发 霉的东西他才拿出来的。悭贪的意思就是自己的财物不肯施人,不 肯施给别人,就是“不舍施人”。不肯施人,但欲归我。什么东西, “哎,给我给我,我都要”。这个人说: “哎哟,我不要不要,我 有了有了,我可以了可以了。哎呀,这个大家来一点。”你只要分 他东西,他就说: “来,大家一起来。”这个人脑子里就有众生心。 什么叫悭贪?就是追求过剩,追求的东西过多了。追求过剩,他会 产生一种不好,就会产生一种罪孽,叫罪孽缠身。


过去讲,一个人 不悭贪,这个人就会积福积德,这个人就会慢慢地慈心舍施。所以 佛经里面有一句话,叫“能舍施者,可得富贵”,一个人愿意把东 西给别人,一个人愿意施舍给别人,“来,大家一起吃。来,大家 一起玩。来,这个东西你拿一点,我也拿一点”,这种人,我告诉 你,可得富贵。你看小孩子就是这样,什么东西,“这是我的,那 是我的”。佛陀讲过一句话,“贪多业亦多”。贪多的人,你的业 障也多。“取少业亦少”,少拿一点,你的业障就少很多。你们想 想看,你去贪好了,你贪多,你的业障越多;你少一点,你的业障 越少。对不对?


佛陀继续讲,“万般苦恼事”,世界上一万个苦恼 的事情,“除贪一时了”,你不贪了,什么都没了。你们想想看, 你们烦恼的事情,哪一件事情离得开贪?所以人生因为贪,越贪越 苦。人生不就是因为贪才违法乱纪吗?所以人不要去贪。慈心舍施 以对治悭贪,对治就是跟它对抗。悭贪,不贪的人,只要拼命舍的 人,你这个贪心就慢慢没有了。


广播讲座8《守十善业就是超脱》


B7.如何理解“三轮体空”;如何不让外心影响到内心


[点击三角收看]


Wenda20150301B 03:42 

女听众:还有“三轮体空”这个问题,就是现在做任何事情应该以三轮体空去做,才算真正的功德,是吗?而且还要不着“功德”这个相?


臺 長答:其实著相、三轮体空讲的都是一个人意识当中的空。人的意识空了,三轮才会体空,你的意识才不会著相。所以真正的修心,修的你的意识(臺 長以前有开示过说这个修心……我们看到一件事情的时候心智一动,这个“心”是属于六识妄心,而不是我们的真心,真心是如如不动的。但是怎么去看住这个心,不会去妄动呢?)你是学了一半,懂一点点,但是又有很多问题。举个简单例子,你坐在家里挺好的,很安定了,突然之间人家说门口在免费发牛奶,你心动不动?你的本心是坐在家里不动的,对不对?但是你突然之间一想,人家都在拿免费的牛奶,我也出去吧,我也去拿吧,你是不是心就动了?那么这个心动就是你的外心,你本来的心呢,是“不去了,有什么好去的?让他们去拿好了,我反正自己花钱买就是了”。后来一想,外面大家都在拿,不拿白不拿,我不花钱也能拿,为什么不拿?我明天早上还不要买呢。这就是你的外心影响着你的内心。那么你刚才问我怎么样让内心不受外心的变化呢?很简单,就是如如不动,就是说不管什么事情发生了,我还是我自己,我还是坚持自己“我原来想做什么”,而不去受到外界和外层的影响。这就是人为什么能自修成功。不受外界的影响,他的本心是善良的。现在的人个个都在贪,如果学佛的人就不会贪,那么你就是一个不贪着的人。大家都贪,你为什么不贪啊?大家都出事,你为什么不出事啊?(臺 長,那就是说分分秒秒都要看住自己的口业和意念)对了(那就没有时间去忙世间法。臺 長以前也开示过,在10秒之中犯了这些小业的话可以用七佛灭罪真言去消业,但是起心动念无不是业,那就导致分分秒秒都要不停地去念这个咒……)我问你啊,我要不要分分秒秒念啊?因为我没有起心,我也不动念的,你告诉我再诱惑的事情臺 長心不动啊,那你为什么动啊?因为你动了你就必须要念,不是说你分分秒秒念,是因为你心不停地在动,所以你就不停地在念。


B8.欲望的根来自何处;如何断掉欲望

[点击三角收看]


Wenda20180729B 08:41 

男听众:人的成就就像大树的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欲望就像树叶越来越茂盛,就算树叶掉了,很快又长出新的(对)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对)人,生在欲望中生,死在欲望中死,没有尽头啊。请问師 父,欲望的根来自于何处?


臺 長答:欲望的根来自于人的本性,本性的八识田中。因为只要是人,他就会带有八识田中的人的各种劣根性。九识田中虽然是佛性,但是八识田中的东西太脏了啊(是啊。那如何才可以断欲望呢?)修啊,把欲望修掉。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看见一个异性动心了,你就问我“如何能够把它断掉啊?”不要去想,不要去看,不要去接触,你不就断掉了?(明白了。其实就是守戒,是这样吗?)对了。就是不要让自己去接触它,你就守住了。你想了、你去碰了、你去看了,你就守不住了;你听到它的声音了,你又守不住,因为有欲望在勾引你……所以你必须要守住,咬咬牙,一抬腿离开那些欲望的现场,就结束了(明白了。師 父,这个世界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欲望和诱惑)对啊。举个简单例子,你在马路上看见一百块钱,人家掉在马路上了,你能做到一抬腿就走过去吗?你哪怕说“我今天要把它捡起来去交给别人”,你已经在心中种下这颗欲望了。真的有智慧的人,根本像看都没看到一样,就过去了(師 父,捡起来拿去fang生和看到连动都不动,一下子就过去了,哪一种境界高?)你说呢?我现在经常要考考你们(连动都不动,不理那一百块钱就走了)对了。这叫心不动,如如不动啊,那当然境界高了。动心了,然后再经过思想斗争,“我去fang生也是好的”“我去交给别人了”,就是说这一百块钱已经在你心中种下了欲望的根了(明白了)看都不要去看,想都不要去想,停都不要去停。就像很多男人一样,开着车看见女人,“哎哟,好看”,眼睛看一看。看了有什么好处?你得到什么了?(是啊)你骨头轻啊?你眼睛不看的话,菩 薩还给你记一功呢,说明你这个人很干净。你看了之后只有损功累德,没有增加你的功德,你白看,有什么好看的?(明白了)我举个简单例子,如果我们人类全部变成下一道,动物看动物,你说好看吗?(不好看)好了。讲得不好听,一群羊,这只羊长得丑一点,那只羊长得好看一点,这只羊如果多看那只羊一眼,你说有什么意思啊?(没有意思。明白了,谢谢師 父的慈悲开示)


B9.原始的空性 拥有着本性

[点击三角收看]


師 父跟你们讲,物质世界一切都会成、住、坏、空,包括人和一切有生命现象、无生命现象的物质世界,均为空。比方说任何一个房子、车子,到了一定的时候,它就会慢慢地变坏,变得腐烂,变得没有用,慢慢地就会变成一个虚无世界,现在拥有的、曾经所拥有的物质,都会失去。就像我们人的感情一样,我们曾经对某一个人很有感情,但是随着物质的慢慢消失,我们就慢慢地变得对他沉默。我们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曾经照顾过我们,这是一个实实在在曾经有过的事物,但是随着人和事物的成、住、坏、空,最后失去。实际上让我们懂得,一切“有”到最后均是“无”,一切“无”又是从“有”开始,这就是《心经》中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所以一个有智慧的人,看待人间的事物,他不会执著于某一个观点。他知道今天的有,可能孕育着下次的没有;今天的没有,可能孕育着再过些时候的拥有。在无形的世界中,认为有的,那是灵魂,因为它永远存在,哪怕你的肉体不工作了,哪怕你的气没了,你的灵魂还存在,所以灵魂是永存的。而物质世界的东西,都是暂时的拥有,它可以随着成、住、坏、空而消失。这个世界上,一切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物质实际上都在消失中,所以佛法界不把它们称作为“有”,而称为是暂时的,视为虚空。只有精神上的东西——灵魂,佛法界把它视为真有、真空。当你拥有了自己的灵魂,碰到事情都能够处理,来理解,能够解决心中的难题和困难的时候,实际上你就是真空妙有。


视频开示1-22《原始的空性 拥有着本性》


B10.片尾视频

[点击三角收看]




--- 以上内容排版、视听资料处理等如有不如理不如法的地方,请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 薩和护法菩 薩原谅!请各位师兄原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音声海

GMT+8, 2025-5-4 13:55 , Processed in 0.15508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